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
QQ登录

只需一步,快速开始

广告载入中...
查看: 62|回复: 2

年底会议的财政/消费政策细节猜想与年底“马斯克科技主题行情”

[复制链接]
发表于 2024-12-9 06:50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
马上注册,享用更多功能,让你轻松玩转本论坛。

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,没有账号?立即注册

×
【中泰策略】年底会议的财政/消费政策细节猜想与年底“马斯克科技主题行情”
1.要点:《人民日报》、《经济日报》等多篇权威文章看,年底会议赤字率、特别国债、消费、生育、企业产能过剩压力等具体政策的表述;G20后政策信心显著提升的体现:从对美半导体限制强反制看明年特朗普2.0关税的预期差;马斯克主导的“硬科技”方向或将是海外科技变革与高层级政策共振的主题方向
2.核心结论:我们上周提示“岁末年初”行情已提前启动,当前年底政治局、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预期是市场关注的焦点,从近期《人民日报》等官媒看,总量政策依然将保持较强的不搞“强刺激”的定力,以“防风险”和“安全相关的新质生产力”为主,对于消费除了扩大“以旧换新”,主要是靠“改革”,对于生育,依然是以“落实产假”等企业和地方层面政策为主,对于企业面临的产能压力,主要以“企业创新、转型等市场化”手段而非强制“去产能”为主。
但是,“积极财政政策要更加有力有效”等表述,依然将阶段性提振市场对于政策的预期,在当前特朗普2.0关税、核心城市楼市稳定与金融监管的“空窗期”,我们认为,“岁末年初”的向上行情依然将延续,并成为明年上半年最重要的“时间段”。
就方向而言,重申稳健的国央企与科技是中期行情的两大主线,就具体行业细分而言,我们认为,在特朗普2.0全球地缘动荡显著强化下,当前军工反腐强化将带来核心军工、军工消耗品中期布局窗口,短期弹性角度看,年底美国科技发布会密集与高层级政策将积极跟进的“马斯克硬科技链”,如:AI在机器人、无人驾驶等硬件方面应用,Space X、火星探索等商业航天,超级储能等主题和产业细分等或是弹性较大的方向。
3.从重磅文章看,年底会议基调与财政、消费、生育、产能等政策细节方向
上周起,关于年底政治局会议、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预期,尤其是财政、消费、生育、企业面临的过剩产能等方面的具体措施的预期,是影响当前市场的焦点变量。
首先,就会议的基调而言,我们此前已反复强调,年底会议和明年政策将呈现“强政策预期,但相对理性的政策现实”的特点,即:在总量政策保持继续保持围绕国家安全为核心的高质量发展路线,不搞强刺激的“强定力”同时,表述上将会较为积极的“预期管理”。
这一总量上的“强定力”,上周再度由《人民日报》《经济日报》系列文章所明确阐述,这其中12月4日《经济增速怎么看》的文章中明确强调:“把经济发展仅仅理解为数量增减、简单重复,是形而上学的发展观”“如果我们不破除“速度崇拜”,习惯于铺摊子、上项目,即使暂时把速度抬上去了,也会透支未来的增长”,“速度再快一点,非不能也,而不为也”
这些不仅意味着消费等需求侧强刺激在明年不会发生,而且意味着当前市场关注的焦点:对于地方政府严格的债务约束与审计,这使得地方政府在实际项目和举债过程中更加谨慎,避免09年式“大干快上”的约束,在明年并不会有实质性变化。
其次,就赤字率、特别国债等财政政策的具体表述而言,11月30日《经济日报》文章《增量财政政策助经济回升向好 》中的表述或是明年财政政策的基调,是“积极财政政策要更加有力有效 ”,这一积极的表述,或将引导年底会议前后市场预期上行。
具体到赤字率和特别国债方面,文章的表述为“适当加大赤字率,较大规模增加超长期特别国债、适当扩大专项债规模。拓宽专项债券支持范围,适当扩大用作资本金的领域和比例”。
我们认为,这意味着25年赤字率或将相对24年3%的水平“适当增加”为3.5左右,超长期特别国债或将由今年的1万亿“较大规模增加到”2万亿以上的水平,增加部分主要用于银行资本金补充和防风险,专项债规模或将由今年的3.9万亿,增加30%左右,且使用范围将显著扩大到应收账款、基层工资偿付等方面,带来专项债整体使用效率的提高。
即明年中央财政总包或将相对今年9万亿规模增加30%左右,以对冲“特朗普2.0”关税对于经济的直接冲击,但增量财政的发力方向依然是防风险与国家安全相关的新质生产力
再次,就市场关注的促进消费而言,12月5日《人民日报》《提振内需怎么看?》中明确强调“两重”、“两新”是当前扩大内需、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发力点,也就是说,消费方面的主要举措依然是延续今年3000亿左右“耐用消费品“以旧换新”的规模的同时,或适当将汽车等品种纳入。促消费最主要的方法依然是“用改革办法解决发展中的问题”。
对于鼓励生育的措施而言,11月15日《求是》杂志文章《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》中提出对于“人口红利”要正确认知以及文章中提出的一系列措施,或意味着鼓励生育的主要措施或依然是企业端“全面落实生育假期”,地方政府端“普惠托育服务体系”建设等,而非市场预期的中央财政大力补贴
最后,就企业面临的需求侧不足与供给侧过剩压力而言,12月6日《人民日报》《企业经营压力挑战怎么看》中明确提出主要思路在于“向创新要出路,向转型要空间”。这一偏市场化的论述,使得我们认为,明年类似“16-17年传统产业供给侧改革式”的对于产能过剩的行政性出清较难发生。
5.从中方半导体强反制,看明年“特朗普关税2.0”的预期差
我们从前两周提到,G20大国地位显著提高,政策自信显著提升后,一般意味着:国内总量政策会更有定力,金融监管等改革政策将更加有力,对外政策也会更加坚强有力的维护国家利益。上周面对拜登政府新一轮对华半导体制裁措施,中方采取的“稀土等对美出口更进一步严格”,“半导体协会谨慎采购美国芯片”等强反制措施都是这种政策信心的体现,也预示着明年面对特朗普等关税进一步提高的强化,中方或将采取比“1.0”时更加有强有力的措施维护国家利益。
关于关税对GDP的直接影响市场和政策对此已有充分预期,但是,对于中美关税若“螺旋升级”后的间接影响,市场当前预期尚不充分,所谓间接影响,包括:
1)金融影响:20年美方采用所谓“审计要求”,加大了中概股退市风险,并大幅增加了港股的波动
2)地缘影响:19年6月中美贸易谈判僵持期间,香港发生所谓“乱港”事件
3)国内经济政策更加注重安全,中央进一步强化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:18年华为被无端制裁,国内政策强调卡脖子、硬科技,19年3月省部级领导干部座谈会,提出“百年未有大变局”,“统筹发展与安全关系”等论断
4)社会影响:18年起外资与民企信心的下降等
上述间接影响,或被当前市场所低估,是明年经济的一个潜在风险,但上述间接影响对市场的传导机制较为复杂,要经历双方的不断互动和层层传导,对于当前“岁末年初”行情影响不大。
6.马斯克主导的“硬科技”方向或将是海外科技变革与高层级政策共振的主题方向
我们此前论述,特朗普对于国际关系准则的破坏,提倡所谓“实力外交”的提倡将带来全球地缘动荡的全面加剧,近期叙利亚等中东乱象即或是这种全球地缘动荡的预演,这一动荡带来的军工、制造业扩张等投资机会,我们此前均详细描述,本周我们强调一个“岁末年初”行情的弹性方向:“马斯克的硬科技主题”
首先,就中期趋势而言,全球大国竞争加剧,各国为了安全往“投资收益期长、风险大”的“硬科技”投入资源,使得其往往是新一轮科技与产业革命的“摇篮”,我们此前专门写过深度报告:纵观人类历史上四轮科技革命,均与大国战争或竞争相关。
其次,就科技与产业角度而言,与民主党偏虚拟经济相比,特朗普2.0下以马斯克、万斯、贾里德·艾萨克曼(NASA局长)所代表的执政团队更多的代表硅谷新兴高科技制造业,无论从其产业背景,其放松监管/环保要求、减税、政策主张,以及全球地缘动荡和中美制造业-军工潜力失衡的现状,都意味着后续美国的科技突破或主要在“硬科技”方向。
最后,就我国政策而言,近年来,马斯克所倡导的科技方向,往往会得到国内最高层级政策(中央经济工作会议、两会政府工作报告)的快速响应,如: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强调商业航天等颠覆性技术,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“类脑智能”等方向。
因此,在年底 open ai密集发布会,马斯克宣布Grok X免费,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更加迫切的强调“前沿硬科技”等催化下,马斯克所密切推动的:AI在机器人、无人驾驶等硬件方面应用,Space X、火星探索等商业航天,超级储能等主题和产业细分或将迎来,中美多重催化,是值得投资者关注的弹性方向
7.风险提示:市场博弈与政策、监管等节奏的复杂性等

发表于 2024-12-9 09:02 | 显示全部楼层
好好学习天天向上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发表于 2024-12-10 10:35 | 显示全部楼层
感谢提供信息分享。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