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马上注册,享用更多功能,让你轻松玩转本论坛。
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,没有账号?立即注册
×
天风证券徐彪团队对创业板外延并购进行了深入分析,研究发现完成并表的收购案例在16年第一次出现下降,15年244次并表、16年176次并表。外延并购对创业板增量利润的贡献度首次出现下降,15年为80%、16年为43%。
同时,对并购重组、定向增发的严格监管以及IPO的加速,是导致外延并购数量大幅萎缩的中期因素,目前没有看到这一趋势有所缓解的迹象。后续最大隐患在于,一旦业绩承诺期结束,被并购标的贡献的利润很有可能青黄不接。从数据库中业绩承诺期已经结束的样本来看,被并购标的此后贡献的利润出现了大幅下降(50%左右).
另外,商誉减值问题不可忽视,16Q4创业板发生过并购的公司,商誉占净资产比重攀升到24%,16年发生商誉减值的创业板公司从39个大幅增加到65个。并购重组的后遗症在于配套增发的解禁潮,解禁高峰发生在17年Q2、Q3和18年Q3、Q4,每个季度都有超过400亿的解禁市值。
结论:讨论创业板的外延并购,可以分为“数量”和“质量”。“数量”上来说,IPO形成实质上的注册制叠加重组与增发的严格监管,未来几年外延并购继续下降没有太多疑问。“质量”上来说,外延并购的高峰在15年,对应三年业绩承诺集中在17年到期,业绩承诺期内被并购标的利润贡献不成问题(80%的公司能够完成),但18年开始,业绩承诺大量到期,被并购标的利润贡献大概率青黄不接。因此,17年创业板面临外延并购“数量下降”、但“质量不错”的情况,整体盈利增速可能小幅回落;而18年开始,创业板将面临外延并购“数量、质量双双下降”的情况,整体盈利增速有大幅回落的风险。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