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马上注册,享用更多功能,让你轻松玩转本论坛。
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,没有账号?立即注册
×
上半年要约收购数量激增
要约收购是指收购方通过向其他股东发出收购要约、收购其持有的股份来提高股权的收购方式。上海明伦律师事务所王智斌律师向《红周刊》表示,要约收购一种是当某一股东持股达到30%时,如进一步增持,就会触发要约收购,这种是强制要约,《证券法》也规定,要约收购期限不得少于30日、不得超过60日;除此之外,王律师还说,另一种情况是自愿要约收购,哪怕某一投资者持股为0,只要他想收购一定规模的股份,就可以提出要约收购。不过要约方需向交易所和中登公司缴纳20%的要约收购保证金。
在过去的几年间,要约收购一直不温不火。数据显示,从2012-2016年,A股发布要约收购预案的上市公司分别为14家、5家、14家、15家、6家。但今年年初至7月13日发布要约收购预案的公司就达到12家,其中有两家为A股公司收购港股公司,1家为A股公司要约收购A股公司,剩余9家为非上市的投资机构、或上市公司大股东要约收购A股公司。(见附表)
这12宗要约收购预案中,到目前尚未出现被监管层否决的情形。
中信证券投行部人士告诉《红周刊》,要约收购的发生通常有两种可能:1,提高控股权,大股东对企业发展充满信心,以便在企业高速发展时获得更多的利润,这种一般是部分要约收购;2,发起全面要约,再私有化。这种情况在中概股回归的过程中较为常见。
要约收购在港股、美股等海外市场很常见,为何今年以来频频出现在A股呢?
这与政策面和市场环境有关。上述中信证券投行部人士表示,2016年9月发布的重组新政和2017年2月再融资新政中,重组新规对借壳设置了更高的门槛,如对于标的资产的认定标准,从资产总额单项指标调整为资产总额、资产净额、营业收入等5项指标,再融资新政也提出了“再融资规模不得超过总股本20%”、“距上次融资资金到位不得少于18个月”两条规定。这些硬指标直接导致通过参与定增获得控股权的难度加大。
而从收购方角度来说,要约收购二级市场流通股,也方便控制成本,虽然要约收购价相比市场价一般都有溢价,但要约价相当于收购期初就确定了持股成本。而如果通过二级市场不断举牌,往往会拉高股价,举牌的成本也会不断抬高。但上述人士也表示,要约收购靠的是真金白银,真正考验要约方的资金实力。
此外,今年以来A股行情“冰火两重天”,在主板指数窄幅震荡的同时,部分蓝筹白马股价持续上涨,而大量中小盘个股却跌破近两年以来的低点,估值也在持续下降。这种情况下无论是被举牌、还是被要约收购成本都相对较低。“事实上,不止是要约收购,今年3月份以来,举牌现象也频频发生”。这12只发生要约收购的个股中,有5只股票下跌超过20%。
|
评分
-
1
查看全部评分
-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