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图有真相,看图才明白。
先看锦州港,E区和F区均为T4变异过峰。但峰有远近之分,有阴阳之别,有厚薄之异。E区T4变异过了凹间峰B,F区T4变异过了凹间峰C,但B柱为阴,是谓阴峰,量性消极;C柱为阳,是谓阳峰,量性积极。 E区和F区面临左侧一个大左峰A,且A柱为阴,以A柱形成的D区由6根阴柱组成,根据集合定性的原则,D区为一个具有厚度的,极为消极的阴柱集合体。根据阴阳抵扣原则, E区加上F区的积极量能,尚不能抵扣D区的消极量能,所以, E区加上F区两组T4变异还无法突破A柱实顶。
再看天山股份,F区为T4变异过了近处的B峰,同时也过了远处的A峰。A峰为阴柱且量能集合较为厚重,虽然经过长达5个月的消化,但消极的压力还是存在。B峰为阳量柱且量能集合较为单薄,所以对F区的T4变异过峰来说,积极性大于消极性。但F区的T4变异的集合量能明显超过E区,所以T4变异之后有底调整3天即展开一轮趋势行情。
我峰与敌峰的定义:我峰--是攻守冲防阶段形成的左峰,属于多方自己的阵地。敌峰—是撤掩退护阶段形成的左峰,属于空方的堡垒。所以,下跌趋势行情形成的左峰,其后会对多方的进攻形成巨大的阻力,绝大多数情况下会遇阻回撤。而上升趋势行情形成的左峰,属于多方自己的阵地,基本上不存在阻力。有时候会见到在箱体平台形成多峰的现象,那不是多方自己左峰形成的阻力,而是敌方在远处左侧峰力量过于强大,需要连续的攻击消化或者搬运。
秋林集团,见图,在撤掩退护阶段形成的1号峰、3号峰、5号峰,都是敌峰。其后多头开展攻守冲防的上升趋势运动时,在B处遇到5号峰,在D处遇到3号峰,在F处遇到1号峰,均有遇阻回撤守底的动作。为什么在CD段的攻击行动中B峰不是阻力?在EF段的冲击行动中,D峰不是阻力?原因在于B峰和D峰是多方自己的峰,是自己的阵地。
理论的确立是为了实战,对左峰的量性有了初步的理解后,还要结合左峰的量形和量级来进行综合判断,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更精准的实战。要想了解更多的细节,请到量学大讲堂
http://www.lx448.com/,在高青松主持的《16121量学形态结构战法》系列课程中,一定会让您有更多的收获。